【企業營業執照】吊銷營業執照的嚴重法律后果
鑒于目前部分企業退市時吊銷、注銷營業執照的概念不明確,在企業應注銷營業執照時不應及時注銷營業執照,而應采取故意不參加年檢等方式吊銷營業執照由工商部門牽頭,導致市場主體退出市場時違規行為增多,工商部門提醒廣大經營者,依法吊銷營業執照的后果十分嚴重。企業退出市場要慎重。
據了解,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和申請注銷登記是市場主體退出市場的兩種方式。雖然兩者都導致了企業法人資格的消滅,但其法律后果卻大相徑庭。注銷登記以企業申請為依據。它是企業的主動權,是企業合法退出市場的必由之路。它不僅是投資者和股東的法定權利,也是其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吊銷營業執照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違法行為嚴重的企業實施的嚴厲的行政處罰。吊銷營業執照,是指強制剝奪企業法人資格,相應地喪失民事主體資格和經營資格。企業不得繼續從事市場經營。
據工商部門介紹,目前一些經營者對“撤銷”和“撤銷”存在一些誤解。他們認為“注銷”需要清算、公告資金、向有關單位跑去。由工商部門撤銷,省時省力。少數企業甚至將“吊銷”視為一種“解放”,所以有些企業在我們故意不參加年檢的情況下就退出市場,我們等工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往往會導致嚴重的法律后果。首先,吊銷營業執照會給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責任人帶來一定的限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發布的《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辦法》第三十一條規定,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名稱,三年內不得使用,《公司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公司、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對企業的違法行為負個人責任,自公司、企業營業執照被吊銷之日起三年內,不得擔任公司董事、監事、經理。
**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企業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規定》也明確規定,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法人代表,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為:對企業違法行為負有個人責任的,自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三年內不得擔任其他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其次,被撤銷企業的投資者或者有限公司的股東應當依法履行組織清算的義務。拒不履行的,應當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此外,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應當將營業執照公章和合同專用章交回原登記機關。企業拒不退還公章或者合同專用章的,違反登記管理規定,可以請求當地公安機關協助收繳。使用應當領取的營業執照從事經營活動的,以無證經營論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